【钟祥地名故事】(第十期)绿林募兵客店坡

2025-04-11 17:43   钟祥市融媒体中心通讯员市民政局

 

客店镇,位于钟祥市郢中城区东北部,东与京山市绿林镇、杨集镇接壤,东北与随州庹家乡交界,南与东桥镇相邻,西连温峡水库,北靠张集镇。拥有国土面积293平方千米,耕地面积1128公顷,水域20公顷,林地27249公顷。下辖13个行政村和一个客店社区居委会,人口1.37万人。镇域有客店坡、马咀、邵台三个中心集镇,镇区有吴家湾路、黄金路、邵集路、泉河路、明灯路、沿山大道六条街道。镇政府机关驻客店社区邵集路4号,距郢中城区约50公里。

客店镇区,原名客店坡,因贴近客店镇八折河一拐弯处,故又称为拐子坡。据传,西汉末年,绿林英雄王匡、王凤为反抗王莽政权的残暴统治,曾在这里设立接引兵丁的客栈,招兵买马,聚义英雄,为历史上著名的绿林起义做兵源准备,后来演化为普通客栈,成了过往行人旅途休憩的地方,客店坡也因此而得名。

1947年12月,钟祥城北解放,成立钟北县爱国民主政府和京北县爱国民主政府,在客店现辖区西部设周集区(属钟北县)、客店坡区(属京北县);1948年4月,周集区下设袁台、刘河、周集三个乡,客店坡区下设公议、草店、客店、大河、邵台、民主六个乡;同年6月,钟北县撤销,周集区划入洪山县。

1949年7月,钟祥、京山分别成立县人民政府,周集、客店坡划属钟祥,并合并为客店坡区,后改为县第十区,又改为客店区;1958年9月,客店区撤设为客店人民公社,下辖客店、周集、邵台三个管理区;1984年设区建乡,客店公社更名为客店区,下辖管理区更名为乡;1987年调整行政区划,客店区更名为客店乡;1992年3月,客店乡更名为客店镇。

客店镇以丘陵和山地为主,地形东高西低,还有一定的喀斯特地貌,形成溶洞景观。2013年,客店镇被评为全省“十大旅游名镇”,客店葛粉是湖北知名地产品牌。

这里流传过一则“小父街”的故事,说很久很久以前,这里的人们都过着日出而作、日落而息的生活,自给自足,无求于人。后来有了贫富,有了士绅, 百姓种田需要交租纳粮,人们的生活开始窘迫起来,可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愿望却始终没有中断过。

一天傍晚,一位年过花甲的老农交完租,走在回家的小路上。只见他愁眉紧锁,步子跨得格外沉重。今年遭灾,山洪连连,冲垮了堰垱,淹没了冲田,仅靠塝上的旱庄稼,租子一交,所剩无几,怎能挨过年关。这时,一个十一二岁的放牛小孩骑着一头牛迎面走了过来。他喊着老人的小名说:“我是你的父亲,你是我的儿子。你发什么愁!那年砌房子,我在堂屋的过梁上放了三百两银子,你取出来不就得了。”这老头听了说:“你莫在这儿瞎说,我爹死去多年,他从没讲过银子的事。”小孩接口说道:“我才死了十三年,你就不记得了!我死的时候我的孙姑娘没出嫁,孙媳妇刚过门,这没错吧。我说有银子就有银子,信不信由你!”老头听后想了想,是呀,我父亲过辈,我姑娘是没出嫁,儿媳妇是刚过门。于是,他半信半疑地将这个小孩子带回家,并在这个小孩的指点下,从堂屋的过梁上取出了银子。后来,老头称这个小孩为“小父”,还要将这个小孩奉养起来。小孩回答说:“生死有命,富贵在天,多行善事,必有好报。我已经超生他家,你今后做事只要对得起良心就行了。”说罢便骑着牛走了。

后来,老头经常周济邻里,还在街上为那个小孩建了祠堂。人们为了记住这件事,便把老头住过的街道称为“小父街”。现在“小父街”早已湮灭,而“小父街”的故事却传了下来。

今天看来,这个传说故事,显然属于无稽之谈,但它劝人向善的主题却是可以流传千古的。(市民政局供稿)



 

(以上图片或文字未经钟祥市融媒体中心许可,其他媒体或个人不得转载!)


编辑:周霵

审核:林雪妤


相关阅读